“折腾”有助骨干教师加速成长


日期: 2014/10/10 08:48:00    提交者: xfw    类型: 理论研讨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14107   作者:高鹏

 

“折腾”理论,对于学校的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有很多启示,适当的“折腾”可以激励骨干教师成长。而在上这堂“必修课”时,有一些底线与原则必须恪守。

 

    “折腾”是必要的锻炼和磨炼

 

    骨干教师是学校能否顺利推进教学改革的关键,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曾两度担任联想集团总裁的柳传志说过得一句名言:“折腾是检验人才的唯一标准。”被誉为“红色管理”第一人的张建华教授,在其主编的《骨干是折腾出来的》一书中,也明确提出了“人才是‘折腾’出来的”的观点。在他们看来,优秀的人才是需要“折腾”的;只有经得起“折腾”的人,才最有可能成为真正的优秀人才。他们眼里的“折腾”,其实质就是锻炼和磨炼。如同一只幼蛹不经历痛苦万分的破茧过程就不可能成为美丽的蝴蝶一样,一个人如果不经历必要的磨难,他就很脆弱,没有能力抵抗人生的风风雨雨,他也不可能顺利地成长、壮大和成熟起来。

 

    在我看来,教师成长亦是同样的道理。作为一种学习机制,“折腾”可以迫使一个教师在不变的环境、固定的岗位和重复的工作中始终能够保持活力和激情,始终保持学习、创造的心态,充分利用外部条件和资源,自觉或不自觉地、不间断地完善自己从事教育教学所需要的各种素质,不断突破自我心智模式和常规工作思维,快速进行优势积累。

 

    作为一种“验证”机制,“折腾”可以锻炼、考验一个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校工作的忠诚度和抗压能力。那些真正忠诚于教育事业、忠诚于学校的骨干教师,即使在被反反复复“折腾”后,也不会在工作中表现出不积极,更不会消极怠工甚至选择离开。

 

    作为一种激励机制,“折腾”可以让一些眼高手低的教师,尽快消除不切实际的幻想,使他们看问题、做事情更接近现实,像少林寺和尚学真功夫始于“扫地、提水、劈柴”那样,脚踏实地地学习和工作。

 

    努力将“折腾”变成激励机制

 

    作为一种领导能力和素质,校长应熟知“折腾理论”,学会“折腾”教师,善于“折腾”教师,并把它作为打造学校骨干教师队伍的“杀手锏”和“必修课”。

 

    快牛受到鞭打,才会跑得更快。人的潜力受到适度的压力,才能更好地激发出来。可以说,压力是人成长的开端。培养骨干教师首先可以尽可能多地给他们压担子。比如,在教育教学上不搞论资排辈,允许骨干教师能者多劳,给他们安排满负荷甚至适度超负荷的工作量,让他们担任或兼任班主任;严格教学常规,高强度地训练他们的教学基本功,促使其教育教学经验快速得到丰富和积累;给骨干教师下达个人的教科研课题指标,使他们独当一面地担当起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的重任;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活动,让他们习惯竞争的氛围,并在这种竞争的压力下尽快提升个人教学素质和能力。

 

    一个人只有看得多、做得多、经历得多,从而在有充分的换位思考体验的基础上,其各种素质和能力才可能不断得到提升。骨干教师的较快成长,离不开适当的“岗位培训”,学校应当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积极创造条件,大胆起用,让他们尽快、尽早走上教研组长、年级主任、政教主任、教务主任乃至校长助理等管理岗位,以塑造他们全方位的工作能力。校长还可以采取“轮岗制”、“换岗制”等手段和方法,一方面能减少教师长期因同一工作岗位所产生的职业敏感度、创造力下降的不良倾向,另一方面能够让这些教师换位体验不同岗位、不同教育教学行为的艰辛,以增强他们的理解力和沟通力。对于那些年轻气盛、心高气傲的青年骨干教师,校长不妨使用“降级使用”、“高职低聘”等看似“故意整人”的手段,端正他们的态度,促使他们能够更加脚踏实地地做人和做事。

 

    “折腾”需要底线和相应的原则

 

    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一些教师尤其是一些“功成名就”的中年骨干教师也存在“审美疲劳”、缺乏奋斗目标、缺少内驱力等职业倦怠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这些骨干教师的潜力不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造成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进而严重影响学校管理的效益和教育教学的质量。所以,关注骨干教师的“职业倦怠”,努力消除他们的“职业倦怠”,放大和发挥骨干教师的轴心、驱动、辐射等效应,理应成为教育界人士关注的重点。为避免一些骨干教师因“职业倦怠”而产生的“刹车现象”,校长在设立各种积极正面的激励措施的同时,还有必要健全各种优胜汰劣机制和专项考核机制——因为对于意志坚强、有进取心的人来说,陷于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状态下,其潜能才有可能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对骨干教师采取“釜底抽薪”式的举措,可以有效消除他们“知天命”、“船到码头车到站”的不良职业心理,让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较紧张的“强迫状态”,与广大教师保持竞争的态势,进而高标准地要求自己,高水平地完成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科研工作以及指导培养青年教师的任务,最终实现骨干教师的群体效益。

 

    “折腾”是为了激发骨干教师的正能量,而不是无限制地增加骨干教师的负担,所以必须讲原则和人性。“折腾”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某个人的一己私利,而是为了更好地让广大教师共同承担起教育责任,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理想和使命。所以“折腾”一定要有原则与尺度,而不是肆无忌惮地搞成新一轮大跃进运动。各学校应努力创造一种能够使尖子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创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激励广大教师奋发努力投身到教育教学改革之中。为此,学校“折腾”教师时必须恪守原则,那就是必须尊重教师的个性,唯贤是举,唯贤是用,防止嫉贤妒能甚至打击报复现象的发生。在落实促进教师成长各类举措的过程中,学校应当更多一些民主协商,将非理性的“瞎折腾”减至最低,尽可能地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 关闭窗口